《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课程编码:25A00215 学分:4.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64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
推荐教材: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史和内在演进规律,了解有关的文学背景知识和批评情况,学会运用相关文艺理论去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依托教材,按历史时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流派,并引导学生探索和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课堂练习、考试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综合素质。
课程的基本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其发展历程和基本规律,掌握本大纲所规定的各项基本知识、基本观点。
2.通过本课程和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阅读能力要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借助旧注阅读中等难度的作品。
3.能运用文学理论,独立地分析评述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能够独立地鉴赏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4.能熟读或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各章节授 课 内 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共8学时)
第一章 《诗经》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诗经》的概况、影响;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诗经》概说
一、《诗经》的得名和篇目
二、《诗经》的作者和作品产生的年代及地域
三、《诗经》的收集和编订;对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四、《诗经》的构成、分类及风、雅、颂的含义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农事劳作诗
二、兵役、徭役诗
三、婚姻爱情诗
四、政治讽刺诗
五、燕飨诗、古老的祭歌与颂扬创业功绩的史诗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时政治的创作倾向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三、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
第四节 《诗经》的影响
一、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的创作精神给后代诗人以极大的启迪
二、赋、比、兴成为后世诗文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并影响后代一些文体的形成
三、推动后代诗人向民歌学习,从民间文学汲取营养
第二章 《左传》及先秦历史散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概况、影响;掌握《左传》、《战国策》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左传》、《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左传》
一、《左传》的书名、作者及成书时代
二、《左传》的编写体例、记事的起迄年限及主要内容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四、《左传》的思想倾向
五、《左传》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战国策》(简介)
第三章 先秦诸子散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概况、影响;掌握《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散文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孟子》
第二节 《庄子》
第四章 屈原与楚辞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屈原的生平创作概况及其影响、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掌握《离骚》、《九章》、《九歌》等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离骚》、《九章》、《九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楚辞
二、楚辞的产生
三、《楚辞》的成书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
二、屈原的作品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解题
二、写作年代
三、结构
四、思想内容
五、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二、《九章》
三、《天问》和《招魂》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总共6学时)
第一章 汉代辞赋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汉代辞赋的概况;掌握贾谊等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代骚体赋、汉大赋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西汉赋家
一、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二、枚乘的《七发》
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四、扬雄的《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第二节 东汉赋家
一、班固《两都赋》
二、张衡《二京赋》和《归田赋》
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四、其他辞赋作家作品
第二章 《史记》与《汉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司马迁、班固的生平思想,《史记》、《汉书》的成书过程;掌握《史记》、《汉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 史记的思想内容
一、司马迁写作《史记》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含义
二、《史记》的主要内容:“载天子盛德,述功臣贤士大夫业绩。”
三、《史记》中最精彩的一些思想观点
第三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
二、《史记》的人物画廊
三、《史记》的语言艺术
四、《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四节 班固与《汉书》
第三章 汉代诗歌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两汉乐府诗、文人诗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代乐府诗、《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两汉乐府诗
一、乐府和乐府诗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画廊
三、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四、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五、《孔雀东南飞》
第二节 汉代的楚歌与文人五言诗
一、汉代楚歌概说
二、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四、《古诗十九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总共8学时)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各时期诗歌发展的背景和整体状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时代文学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建安风骨、阮籍嵇康的诗歌特点、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元嘉三大家、永明体。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建安诗歌
一、曹操与曹丕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二、曹植的生平思想简介及其前、后期诗歌的内容及风格特点和成就
三、王粲、刘桢等建安七子诗歌的成就及蔡琰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正始诗歌
一、正始诗歌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
二、正始诗歌的的总体特点
三、阮籍、嵇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影响
第三节 两晋诗歌
一、太康诗风
二、左思《咏史诗》
三、郭璞的游仙诗
第四节 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二、陶渊明诗歌题材的分类及其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
四、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第五节 南朝诗歌
一、概说
二、谢灵运和山水诗
三、鲍照和七言诗
四、谢朓和新体诗(“永明体”)
五、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第六节 北朝诗歌
一、北朝的文化与文学情况概说
二、“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
三、南北文风的交融及其途径
四、庾信生平与其前、后期诗风的变化和诗歌成就
五、王褒
第七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
二、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地域及社会土壤
三、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四、南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辞赋、散文的概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曹植、王粲、陆机、鲍照等作家辞赋文章的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
一、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总体特点
二、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作家作品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散文
一、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二、南朝美文的衍化
三、骈体文的基本特征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四、颜之推、郦道元、杨衒之与北朝散文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概况;掌握《搜神记》、《世说新语》的内容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一、中国古代小说溯源
二、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分类和兴盛局面
三、魏晋南北朝小说兴盛的原因
四、《搜神记》与志怪小说
五、《世说新语》与志人小说
第四编 隋唐部分 (总共10学时)
第一章 盛唐的诗人群体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盛唐各诗人群体概况;掌握代表性作家作品、流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王维与孟浩然
一、王维和孟浩然的生平及诗歌
二、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诗人
三、隐逸情结与山水情怀对诗境创造的意义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王翰、李颀、祖咏
一、王昌龄的生平及诗歌创造
二、崔颢、王翰和李颀、祖咏等诗歌创造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王之涣
一、高适生平及思想。
二、高适的创造
三、岑参生平及思想
四、岑参的创造
五、王之涣的创作
第二章 李白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李白的独特人格;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的生平
二、李白的思想与人格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古题乐府的创新与个性特色
二、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
三、李白歌行的价值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
二、清新俊逸的风格
三、乐府民歌对李白绝句的影响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一、主观色彩
二、想象特色
三、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第三章 杜甫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杜甫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杜甫诗歌“诗史”的意蕴;杜甫新乐府诗歌的成就;杜诗的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天宝中期开始的社会衰败和安史之乱
二、杜甫坎坷的一生
三、诗歌题材的答转变
四、杜诗的诗史性质
五、叙事技巧在杜甫手中达到高度成熟
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
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
二、以律诗写组诗浑融的境界与出神入化的技巧
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二、杜诗风格的另一面;萧散自然
三、杜诗风格与杜甫处境心境的关系
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第四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元白诗派概况;掌握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一、杜甫写实倾向的承传与时代风尚及民歌的影响
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生平及其诗歌主张
二、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第三节 《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一、《长恨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二、中唐诗人的交往之风和唱和诗高潮
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
第五章 李商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思想;掌握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一、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心灵善感的气质
二、李商隐诗的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
三、李商隐的思想
四、诗歌内容
第二节 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一、中唐以来的诗歌走向
二、诗歌情调的优美
三、朦胧与亲切可感
四、诗歌含义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第三节 李商隐诗凄艳浑融的风格
第五编 宋代文学 (总共10学时)
第一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北宋前期词概况;掌握柳永、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晏殊、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闲雅而有情思的晏殊词
二、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独辟蹊径的范仲淹词
二、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三、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二、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三、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第二章 苏轼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苏轼的生平思想、影响;掌握其诗歌、散文、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苏轼诗文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苏轼杂有儒、释、道思想,处在“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中
二、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三、逆境中的创作高峰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一、自然与雄放――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
二、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三、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形式多样,卷舒自如
四、辞赋和四六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
三、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四、乐观旷达的精神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二、对词境的开拓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四、苏词风格的多样性,创立了豪放词风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第三章 北宋中后期及南渡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南渡前后词坛概况、李清照的生平思想;掌握李清照等词人及其作品的内容倾向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李清照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黄庭坚和晁补之
一、黄庭坚词雅俗并存兼学苏柳
二、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
第二节 晏几道、秦观、贺铸
一、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幻梦的境界与语淡情深的风格
二、伤心人的伤心词;采小令之法入慢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
三、英雄豪情与儿女柔情并存
第三节 周邦彦
一、飘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伤感的格调
二、词作艺术的规范化
第四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生平及其词作
二、“别是一家”的词论与“别是一家”的词境
三、婉约词风的杰出代表,真挚细腻的感情表露
第四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兴四大诗人的生平思想;掌握陆游等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陆游、杨万里、范成大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一、终身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入蜀前后的变化
三、对吕本中、曾几诗风的继承
四、对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的推尊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一、抗敌复国主题
二、隐逸情趣和爱情诗
三、平易晓畅中的恢弘雄放之气
四、七言诗的高度成就
第三节 陆游的影响
一、陆游对南宋后期诗坛的影响
二、陆游对后代诗人的影响
第四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诚斋体的艺术特征
二、范成大的使金诗和田园诗
第五章 辛弃疾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思想、辛派词人概况;掌握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辛弃疾词的思想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一、英雄的才情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
二、“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
三、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第二节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二、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三、乡村中风景人物的剪影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意象的转换
二、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三、多样的风格;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
第六编 元代文学 (总共4学时)
第一章 关汉卿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关汉卿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关汉卿及其代表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窦娥冤》的思想艺术特点;关汉卿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第二节 《窦娥冤》
一、《窦娥冤》的题材来源
二、《窦娥冤》的剧情梗概
三、“窦娥”的人物形象分析
四、“窦娥”悲剧的原因分析及其社会意义
第三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征
一、展现了元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二、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尤其是下层妇女形象
三、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
四、结构紧凑而又跌宕起伏
五、语言本色,通俗自然,朴素生动
第二章 王实甫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王实甫生平创作概况;掌握《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西厢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一、王实甫的生平简介
二、王实甫的创作简介
第二节 《西厢记》
一、西厢故事的演变
二、《西厢记》的剧情梗概
三、《西厢记》的主旨分析
四、《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第七编 明代文学 (总共10学时)
第一章 《三国演义》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有关章回小说的概况;掌握《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思想倾向、内容主旨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产生及其形式特点
一、章回小说的概念
二、章回小说的发展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一、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二、《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罗贯中的生平
四、《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内容与主旨
一、《三国演义》的内容梗概
二、《三国演义》的主旨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一、诸葛亮
二、曹操
三、关羽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特色
一、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
二、非凡的叙事才能
三、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四、特征化的艺术典型
五、历史演义体语言
第二章 《水浒传》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水浒传》概况;掌握《水浒传》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二、《水浒传》的作者
三、《水浒传》的版本系统
第二节 《水浒传》的内容与主旨
一、《水浒传》的内容梗概
二、《水浒传》的主旨
第三节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
一、宋江
二、林冲
三、武松与鲁智深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一、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
二、传奇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
三、连环勾锁、百川入海的结构
四、成熟的白话语体
第三章 《西游记》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西游记》概况;掌握《西游记》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西游记》的思想内容主旨和艺术特色。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及其作者
一、西游故事的流传
二、《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三、《西游记》的作者问题
四、吴承恩的生平
第二节 《西游记》的内容与主旨
一、《西游记》的内容
二、《西游记》的主旨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一、极真与极幻的完美结合
二、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三、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四、戏言寓诸幻笔
第四章 《金瓶梅》和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金瓶梅》和明后期长篇小说概况;掌握《金瓶梅》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金瓶梅》的内容主旨和艺术特征。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金瓶梅》
一、《金瓶梅》成书的年代及作者情况
二、《金瓶梅》的内容梗概
三、《金瓶梅》的时代特征
四、《金瓶梅》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明后期其他长篇小说
一、《封神演义》
二、《西游补》
三、《新列国志》
第五章 汤显祖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掌握《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一、汤显祖的生平
二、汤显祖的思想
三、汤显祖的戏剧主张
第二节 《牡丹亭》
一、《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二、《牡丹亭》的剧情梗概
三、《牡丹亭》的思想和人物形象
四、《牡丹亭》的时代特征与艺术特征
第三节 汤显祖的其他剧作
第八编 清前期至清中期文学 (总共8学时)
第一章 《长生殿》 和《桃花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洪昇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了解孔尚任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和作品
一、洪昇的生平思想
二、洪昇的创作
第二节 《长生殿》
一、长生殿故事的流传和发展
二、《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孔尚任的生平和作品
一、孔尚任的生平和思想
二、孔尚任的戏剧作品
第四节 《桃花扇》
一、《桃花扇》的剧情梗概
二、《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 《聊斋志异》及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蒲松龄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蒲松龄的生平和作品
一、蒲松龄的生平和思想
二、蒲松龄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以及其他创作
第二节 《聊斋志异》
一、《聊斋志异》的主要思想内容
二、《聊斋志异》的重点作品讲解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四、《聊斋志异》的余响
第三节 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一、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二、沈起凤《谐铎》
第三章 《儒林外史》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吴敬梓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掌握《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一、吴敬梓的生平
二、吴敬梓的思想
三、吴敬梓的创作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一、《儒林外史》的基本思想
二、对《儒林外史》基本思想的认识
第三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一、杰出的讽刺艺术
二、《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三、独特的叙事艺术
第四章 《红楼梦》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曹雪芹的生平思想和《红楼梦》的版本、成书概况、影响;掌握《红楼梦》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红楼梦》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
[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和思想
一、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二、曹雪芹的思想
第二节 《红楼梦》的版本及高鹗的续书
一、《红楼梦》写定的时间及地点
二、《红楼梦》的版本系统
三、脂砚斋抄本及其特点
四、对高鹗续书的评价
五、《红楼梦》及其他书名的内涵
第三节 《红楼梦》的内容与主旨
一、《红楼梦》的内容梗概
二、《红楼梦》的主旨
第四节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二、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三、贾宝玉及其人生悲剧
第五节 《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性格
二、林黛玉形象
三、薛宝钗形象
四、王熙凤形象
第六节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一、《红楼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二、《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三、《红楼梦》对小说日常生活题材的开拓
四、《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五、《红梅梦》的语言艺术
撰稿人:张秉国 审核人: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