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题》教学大纲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课程编码:25A00148 学分: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推荐教材:[美]赛佛林等:《传播理论》,郭镇之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张国良: 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美]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适用于传播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对理论的总结、复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传播学的专业知识、经典理论,本课程从本科毕业生关注的角度力图以专题形式讲述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应用。
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具备用理论解释、分析、判断变化着的实践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讲 传播学专业学生毕业前的知识准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传播学专业毕业生应该重点准备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可能会用于今后的学业和事业发展方面。
教学要求:了解:传播学专业的就业、考研前景等基本情况;掌握:传播学的应用范畴、重要知识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传播学的重要理论分布情况。
[授 课 方 法]采用教授法。
[授 课 内 容]
一、传播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基本情况
二、传媒行业的职业规划及入职心理准备
三、 传播学专业的学术前景及考研常用知识点
第二讲 传播学概述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掌握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常用研究方法。理解:传播研究的两种传统方式: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掌握: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传播研究的两种传统方式: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授 课 方 法]讲授、讨论。
[授 课 内 容]
一、传播学前史:欧洲起源、芝加哥学派与美国社会科学模式
二、传播学简史:萌芽阶段、生长阶段、繁盛阶段、集大成时代
三、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
四、传播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及最常用的四种研究方法
第三讲 现代社会中的大众媒介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这章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媒介应该怎样以及如何运作的问题。政治、社会和经济力量直接影响了媒介的内容,媒介所有权和控制权也影响媒介的内容,媒介的内容又决定了媒介的效果。
教学要求:了解:传播理论的目标之一就是对大众媒介的效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预测。理解:报业的四种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报业的四种理论。
[授 课 方 法]采用教授法与讨论法。
[授 课 内 容]
一、报业的四种理论的及后来对其的质疑。
二、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对媒介功能的讨论
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报业发展
四、奥斯楚尔(J·H·Alschull)的七个结论
第四讲 社交新媒体的崛起及意义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社交新媒体的崛起对当前传媒业影响异常猛烈,必须了解社交新媒体给传媒业带来哪些挑战,传媒业应该如何去应对。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社交新媒体的基本分类、功能区别;让学生能够理解社交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巨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社交媒体给传媒业带来的巨变。
[授 课 方 法]主要采用教授法,以基础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
[授 课 内 容]
一、社交新媒体相关概念
二、主要社交媒介的功能区别
三、微博与微信的传播机制比较
四、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转型
五、新媒体对受众认知能力的影响
第五讲 互联网UGC文化对新闻的影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UGC (用户生产内容)与PGC(专业生产内容)的区别,UGC通过web2.0技术鼓励用户参与网络文化建设,而PGC是传统新闻业应对新媒体时代的主要武器。
教学要求:了解:UGC文化发展的技术逻辑、文化逻辑。理解:UGC文化的繁盛原因、特征、类型。掌握:传统新闻业面是否应吸纳UGC入新闻,其风险及便利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UGC文化发展的文化逻辑。
[授 课 方 法]采用教授法与讨论法。
[授 课 内 容]
一、社区网络、视频分享、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等都是UGC的主要应用形式
二、UGC文化的繁盛原因、特征、类型
三、个案:豆瓣网:UGC的聚合力量
四、UGC入新闻的可行性及风险
五、PGC(专业生产内容)在新闻业中的重要性
第六讲 网络文化的舆论规律探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中国“两个舆论场”的现象越发明显,舆论热点的形成相比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教学要求:理清前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让学生掌握。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网络舆论的形成原因。
[授 课 方 法]讲授、讨论。
[授 课 内 容]
一、互联网:新的舆论场抑或民间舆论场?
二、网络舆论的成因、特点及分析
三、网络社会思潮及其特点,互联网上多种思潮激荡
第七讲 传播学理论的重要知识点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系统梳理传播学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有重点地把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提供帮忙。
教学要求: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知识点、了解当下传播学的学术热点、理论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知识点。
[授 课 方 法]讲授、讨论。
[授 课 内 容]
一、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
二、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三、大众传播中的理解问题
四、议程设置理论
五、大众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六、群体与传播及社会认同模式
撰稿人:孟隋 审核人: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