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电影发展概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on The 20th Century Film
课程编号:25A00123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
参考教材:陆弘石:《中国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张凤铸:《影视艺术新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吴冠平主编:《世界电影经典》,三联书店,2002年。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综合性、直观性强的特点。“双强”特点决定了电影艺术的美育优势。本课程向学生介绍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评析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中外电影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优秀的艺术传统。通过对20世纪优秀电影及其思想、艺术特征的概述,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习电影知识、获得审美享受,而且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启迪。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用发展和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课下积极观摩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通过书籍、影像、网络查阅资料,丰富电影知识,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
3、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至少3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自主思考,有一定个人见解,参与课堂讨论。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电影的发端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世界电影从1895年到1930年左右初期发端及初步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910至20年代世界电影平行演进的两个方向;体制化和语言的探索;电影叙事功能的深度开掘和运用。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电影语言的探索
第二节 电影的诞生和体制化发展
第二章 电影的成熟和发展 建议学时:14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电影从早期的开始阶段进入到一个成熟发展期。在这4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各国电影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领域,而且电影本身经过各国电影人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各国电影运动和思潮的洗礼,在体制和语言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学生不仅熟悉此阶段的历史,而且对重要电影运动、导演、和影片有相当熟悉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美国好莱坞类型电影;意大利、法国、德国电影运动特点和电影分析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三四十年代电影
第二节 战后电影三十年
第三章 80年代后电影的多元格局 建议学时:10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电影发展的概况,掌握电影发展到新阶段出现的新趋势和特征。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与时俱进,具有的现代性、科技性特征。要求学生开阔视野,掌握丰富电影资料,并能对时下电影现象作出自己的评判。
[教学重点与难点] 好莱坞主流电影特点;东方电影的发展和民族特色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技术主义浪潮兴盛
第二节 好莱坞主流美国电影畅行全球
第三节 年轻电影人的成长与成熟
第四节 独立制片与小投资电影的发展
第五节 东方电影的发展与崛起
第四章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在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中的各个阶段和优秀电影人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民族历史紧密关联的脉络,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阶段的电影发展和当代电影出现的新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四十年代中国经典电影分析;第四五六代电影人的电影风格和特色;香港和台湾电影发展
[授课方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阅读为辅;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电影发展
第二节 当代中国电影发展
撰写人:李霞 审核人:刘新锁